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一品富贵 > 第六十七章 高

第六十七章 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高炉有了水泥还不行,不是那种高标号的水泥,想要坚固必须使用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在拉丝技术如此落后,那有钢筋,只好笨办法采用百炼钢的方法十炼九炼,将铁打成钢,再慢慢拉成各种粗细严重不匀的钢筋钢丝。但是暂时的,一旦正式这个钢厂上马后,就会得到大量钢制品。这一条是最花钱的所在,若非宋九弄出火药,又让大臣看到威力,估计朝廷根本不会同意。

还有准备一些河砂,以及用火药炸出来的坚硬石子。

这才是一个大工地。

宋九到处看了看,先是看了看各种材料是否合格,宋九也知道朝廷花了不少钱,但这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朝廷支持这个人力与物力,私人根本就办不到。若朝廷不支持,朝廷也得不到这个好处。

迅速开始组织人手建高炉,天渐渐更冷了,早上起来外面都开始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但人多,足够多,先是挖深坑,打下牢固的地基,再用木排搭成脚手架,用泥袋充塞进去,搭成一个十六角形高台,一直向天空竖起。高台近二十丈,几乎超过了六十米。再将几百根特制的粗钢筋依着高台竖起,从下面开始往上面扎钢网,一共十六层。宋九害怕高空作业,人会出事,让官吏征来大量干草铺在高台周围,真派上用场,有一人不小心摔了下来,落在干草堆上,只受了一点儿轻伤。一轻伤一死那是不同的,与这件大事相比,人命不值钱,但有人死了,不吉利,也会让上面的工匠担心,这时候工匠还不习惯于高空施工,有一个胆小的工匠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居然吓哭了。

十六道立柱,十六道横柱,再拆掉脚手架,在外面重新搭上脚手架,开始铸浇混凝土。

另一边还有事务,第一是大风箱,大型高炉必须有强力的鼓风。宋九很早就在那个房屋里做了一些试验,在未动工之前,就在实物研发。一是将现在的风箱从长形改成圆筒形,压缩死角,风压足,不漏风。二是多孔鼓风。三就是利用汴水这段河流湍急特征,制作行式水轮鼓风机。这是宋九前世跑到欧洲驴,侥幸看到过的,他记忆力好,又好奇,当时问了原理并记下。前世学到的知识多,看到的知识也多,但有许多是决对派上不用场了。朝廷也有人,当时看到便说了一句,我朝也有。宋九奇怪,后来那个官员又说不一样。那肯定不一样,宋朝的水力鼓风机落后多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试验室里将它实用化,大型化。

最后便是关健的,钢。

灌钢法是一个进步,但无论是熟铁往生铁里灌,或生铁往熟铁里灌,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当时宋九差一点惨叫就是这个原因。一是铁水不是很好的渗碳剂,二是地球重力,铁水熔化后会向下流,冷却后钢坯下部含碳量高,上部则含碳量低。要么反复灌,那么它的塑xing会变得很差。因此往明朝去,又进一步改进,有泥封铁灌钢法,还有苏钢炒钢法。天竺还有印度坩埚炼钢法。

这三种方法宋九不知道,就是知道了弊病还是很多,其实知道了原理,也不是那么复杂。主要原理就是使铁含碳。有了高炉,便有了质量好的铸铁,没这个又不行。转炉炼钢在这时代是不切实际的,但有办法。有了质量好的铸铁,再建造一个大型渗碳窑,在窑内用熟铁棒与木炭交替叠装,一定要用木炭,不然中国的煤会含有大量的硫,碳渗透了,硫也渗透了,一旦含硫量超标,就是钢也是不合格的钢。然后起炉火保持四到七天高温反应渗透,出炉后锻打减厚,去除杂质,就是优秀的钢,至少比现在除真正百炼钢外任何钢都优秀。并且宋九最看重它的地方就是量产化,大型量产化。

随着工程进度加深,朝廷这时候也陷了下去,宋九要什么有什么,最多时几乎派来两千多力役参加。

其实宋九担心的硫,用了焦碳冶铁,比以前那种真正用煤冶铁炼钢含硫量最少减了一大半,除非用木炭,但木炭冶铁弊端更多,特别是温度根本跟不上去。

不断地出现问题,不断地浪费,也不断地修正。如果宋九不亲自坐镇,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麻烦。

天气越来越冷,因为这种水泥抗寒xing差,凝固xing慢,宋九让人在四周将石炭燃起,升起一堆篝火,强行将周围地区温度升高,最后随着高炉越来越高,又在周围砌了八个高台,高台上再度生起篝火,强行升高空气的温度。效果比较差,但提高五六度气温还是能实现的,对这种水泥有这五六度与没有又会是两样。

钱用得三司与内藏库官吏心惊胆战。

但高炉一天天成型,接着搭更密集的脚手架,砌砖头。一层层砌上去。因为水泥没有完全凝固,里面的木头泥土高台未拆,那将等高炉全部凝固了,慢慢地将它们弄出来。

人多力量大,一个月后,就在汴水起了一层融冰时,一个古怪的烟囱终于立在汴水河畔。

毛竹搭的脚手架还不敢拿,炉里面还要建造一些布置,四周的煤炭篝火同样也不敢停,但开始将里面的泥巴与木头往外吊运,高炉理论上是竣工了。

离京城不远,于是赵匡胤带着大臣过来观看。

不是宋九禀报的,实际要看最好还要过十几天,高炉出铁,然后再炼钢,冶出好铁,炼出好钢,再来看,不知道用了朝廷多少钱,但想来不会少,甚至他那个正店的钱也早用下去了,但看到成果,就会觉得这个钱用得值。

浩浩荡荡大队人马过来,宋九与诸官吏迎接。

大家抬头看着高炉,脑海里只有三字:高,好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