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五百五十八节 真正的目的

第五百五十八节 真正的目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邀请郑鸿逵进入自己的军营,杨潮对着大明全图思考起来。

第一怀疑洪承畴又是故技重施,跟上次一样,从两面撕扯自己,然后从中央偷袭自己。

可是现在的态势跟上次完全不同了,上次洪承畴可以从江西突袭自己,可是现在整个江西都在杨潮手里,洪承畴想短时间打到南京是不可能的,反倒是吕末兵出袁州攻占醴陵后,可以沿着湘江水系直接攻打湘潭、长沙,将湖广拦腰斩断。

也就是杨潮有地利突袭湖广,而洪承畴没有机会偷袭江南。

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洪承畴这种人,只要有机会,他绝对会抓住,佯攻、主攻可以随时调换,奇正结合玩的极好,哪怕原来没有这种打算,一旦杨潮给了他机会,他也绝对不会错过的,所以杨潮也不敢大意。

第二杨潮怀疑洪承畴之所以打广东,是因为他有把握可以招降金声桓,倒是从浙江和湖广两面夹击杨潮。

所以金声桓虽然目前没有打出反旗,但也不得不防。

第三,杨潮突然手一指北方:“这里,这次洪承畴不过是配角,主角是多尔衮!”

郑鸿逵看着杨潮的手在大明全图上指点来去,忽左忽右,忽东忽西,眨眼间就是数省,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但是他依然不由惊讶,杨潮竟然会把目光聚集到远离战场的北方,会认为满清的目的是山东、河南!

战争打到现在这样,早就不是一城一池,甚至一省一府的争夺了。满清已经开始玩全国大战略了,洪承畴这次不过是打下手的,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北方。

“看来多尔衮认定他手里三十八旗兵练好了,可以跟本督一较高下了。”

杨潮对郑鸿逵叹道。

杨潮军,五十万。三十五万在江北,十五万都在山东和归德,郑永旺在凤阳、滁州等地,孙长福留在淮扬策应,江南才十五万人马,除了南京城留了五万。其他都在谢飞、许多男和吕末三个总兵和胡全手里。

郑鸿逵咽了口唾沫,三十万八旗啊,他心里也不由得犯怵,整个天下能跟八旗证明抗衡的,也就是杨潮大军了。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除了极个别十分浪漫的文官外,基本上没有人会在军事上挑衅杨潮。

郑鸿逵这样算是比较懂打仗,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人物,自然明白军队是怎么回事,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一两个文人出点小谋略就能翻云覆雨的,书中那些东西。讲的是道理而不是事实。

但文人不管这些,他们就相信什么曹刿论战什么的,好似三言两语就能打胜仗了。他们大概不会去管曹刿先生最后也死在战阵上的事实。

“所以本督大概不能派多少兵去啊。郑侯爷,此战排石得仰仗郑家的军队了。”

杨潮叹道。

郑鸿逵却是一喜:“伯爷有命,郑家不敢不从,全听伯爷差遣。”

杨潮对郑鸿逵的态度很满意,盟友吗,就该有个盟友的样子。像以前那样明里和和气气,背地里捅刀子的事情还是很伤人品的。

杨潮点头道:“此战。本督只能派谢飞部步骑炮兵三万人入粤。其余军队将留在浙江和江西防备洪承畴和金声桓。北方的军队更是一个都不能南下,恐怕得跟八旗精兵大战一场。所以郑家务须竭尽全力。与谢飞部一道收复广东!”

郑鸿逵道:“在下即刻写信,让森儿发兵广东!”

杨潮点点头。

北方。

已经是十月天气了,秋高草黄,王璞一路烧荒,从归德成功的打到了开封府下。

为了对付吴三桂的骑兵,他可是没少费脑子,他本来就是一个军事天分很高的人,过去能用墙阵破了老金练出来的正统鸳鸯阵就可见一斑,为了防备吴三桂,他挖空心思编练了圆阵,对付敌军偷袭果然别有效果。

宋代兵法有云:凡步兵与车骑战者,若遇平易之道,须用拒马枪为方阵,步兵在内。马军、步兵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掩之……

很显然以拒马枪为方阵,平地结阵,这就是西方的步兵方阵对骑兵的战法了,中国人对战法的研究比西方要深得多,可叹后世一知半解的军事爱好者大力推崇西方的方阵,却不想中国古代的阵型变化多端,在不同地形下会选用不同的战法,远比西方要灵活多了,西方人军事学研究一直很浅薄,所以才一套方阵用很多年。

军阵这种东西,灵活自然生活死板,更灵活的罗马方阵就将马其顿方阵打的大败。

王璞就吸收了这种经验,他专门打制了加长的长枪,以三百人为一阵,分为三阵,相互掩护,遇到敌人骑兵后,立刻结阵。但是他并不局限于防守,拒马枪组成枪林之后,应对敌军第一轮冲锋,如果敌人选择骑射骚扰,那就有阵中步兵弓手和鸟铳手压制,抵挡住敌军的第一波突袭之后,后面才是他最纯熟的长枪兵突刺,失去速度的骑兵,在这种突刺前没有任何抵抗的力量。

王璞以三千人,九个方阵押送军粮,遇到过几次偷袭,都被他轻松打退,同时主力大家跟辎重部队始终保持在三里之内,一旦辎重部队被纠缠,主力骑兵一刻钟之内就能赶到,所以他才轻松的打到了开封府下。

开封府守将高第,战战兢兢,他本是山海关总兵,后跟吴三桂一起投降了满清,放满清入关其实是他跟吴三桂一起的,只是他没有吴三桂名气大,后世的骂名就让吴三桂一个人背了,在加上他一直效忠满清。清朝写的历史也不好骂他,因此才逃过一个大汉奸的名声。

其实当时吴三桂在山海关跟李自成大战,高第手下的兵力跟吴三桂相差无几,驻守山海关这种地方的边军,即便比广宁军差。也很有限,因此是他跟吴三桂一起阻挡了李自成,然后满清十万八旗兵突然出现才将李自成打败。

高第投降后,也没有吴三桂那么显赫,同样也没有太被猜疑,他依然做了山海关总兵。之后又调到了河南,做开封、归德总兵,虽然归德府被杨潮攻占,多尔衮也只是罚了他半年俸禄,并没有解除他的职务。

后来还派吴三桂从辽东赶来帮助他。这两个老搭档又一次聚首了,高第负责坚守城池,吴三桂则负责在城外牵制。

正当王璞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开封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江南来的军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