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为人修炼而成,是成神的必经之途,寿命长而有尽,肉身有而无涯。
这是记载于蜀山典籍之中有关仙的介绍,可以说是蜀山历代之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在此方世界,所谓的仙只是徘徊在人与神之间的族群,面对仰之弥高的神界,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漫长修炼才能到达,也不知道能否到达,俯视藐小的人间万灵,更不舍自己多年的修为。
谨慎、保守、患得患失而不彻底,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由自己本心而行事,不再顾忌其他。
而此刻,陈无涯已然踏上了这方世界中仙的境界。
看着盘膝坐在蜀山锁妖塔顶端的陈无涯,重楼停滞于半空默默看着,眼中有些复杂。
上古五魔兽,五灵珠,天地之间的五灵之气,如今全在面前一人身上。
他亲眼见证着面前这人是如何将上古五魔兽一一诛杀,并将之炼化于剑刃之上,将五灵珠全部吞下而不爆体,他也就见过面前这么一例。
五魔兽与五灵珠,完全相反的两种形态,通过剑法将两种能量以阴阳鱼的形式运转于自身体内,巧妙的形成独有的成仙之法。
恐怕传说中的蜀山祖师也无法与他相抗衡了,古往今来第一仙吗……
魔尊的嘴角已经有些抑制不住,多久了,离飞蓬转世成人以后,他已经多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手了。
虽然他过去也曾找到飞蓬转世之人,培养他唤醒他的神性想要一战,但最终却没能成功。
不过在他的引导下,飞蓬的转世也依旧有着非凡的实力,在他只用招式竭尽全力的情况下,依旧没能取胜。
只是,不能像当初那般动用全力终究是种遗憾,因为人类太脆弱了,倘若他动用魔元增强招式的威力,对方就要饮恨身亡。
现在却不一样了,他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上所蕴藏的恐怖实力,那一身非凡的剑术也绝对不输于他,也许他会是一个比飞蓬更强的对手,甚至很可能……他会败。
想到这,魔尊心中的激动之情更是难以抑制,他并不是那种输不起的人,他和魔界之中的魔族一样,向往挑战,向往力量,若他真能赐自己一败,他还求之不得。
陈无涯不清楚魔尊内心所想,此时他已经算是彻底洞悉了转世之法的一切,原来的陈无涯,不,一直都是他,但是与其说是他,不如说只是他的一个侧面,甚至是一个念头放大后的样子。
对于他这样的境界来说,一个念头拥有着完完全全的智慧并不值得奇怪,不过也同样,这种念头哪怕度过了千年万年的时光,也终究无法对他本身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他的意志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全部统一,任何情况都不能对他进行干预,除非是他自己主动接受。
像这转世之法,看上去陈无涯经历了一段没有其他记忆的时光,仿佛像是重生变换了一个人一般。
但只要陈无涯想,他就能随时“苏醒”过来,而不会有半点迟滞。
这种感觉就像是带上了一层面具,并且开始扮演面具上人物的设定,看上去他好像已经入戏,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清楚的记得自己究竟是谁,并且能够随时将脸上的面具摘下。
这就是转世的本质,转世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欺骗,一种对世界规则的欺骗。
为了让自己能够避免被世界所驱逐,故而将自己扮演的无害,从而进入到世界之中。
人是复杂的存在,即便是再善良的人,他脑海中的思绪也不可能永远保持一个念头不变。
只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最多就是某些时候突然一闪而过,并不会对自己自身造成丝毫的影响,更不会说,因为闪过一个念头,整个人就瞬间发生一次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人会发生改变,也是一种经历了许多念头的积累叠加以后,最终导致的转换。
而对于神明这样的存在而言,祂们的一点轻微念头所蕴含的信息量都要比普通人一生的信息量多得多。
但也和普通人一样,这种程度的念头对于神明而言并无影响,也不可能脱离自身出现于外界。
除非,神明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转世。
了解完转世的始末以后,陈无涯便不再顾忌于这种情况,直接依靠自身的神意收束回转世的陈无涯。
当然,能够做到直接洞悉转世之谜,而不会陷入到入戏太深的境况之中的,也就只有陈无涯这种本身执念太深,故而神意远高于常神的存在了。
陈无涯太高估转世对他的影响了,实际上就算女娲不特意布置记忆保留的机制,陈无涯依旧能够自行觉醒,甚至不会比现在花的时间长。
其实早在有关切尔茜的记忆出现的同时,潜藏于陈无涯内心深处的本我也就在这一刻前不久苏醒。
只是陈无涯的本我考虑自己若是出现的话,会不会让欺骗世界的这个方法失败,故而一直呆在灵魂深处观察外界,包括转世后陈无涯的一举一动全都在眼皮子底下。
当陈无涯认识到柳非烟时,并与她结伴而行时,预感到这样下去不好的情况便是灵魂深处的本我在提示转世的陈无涯。
这种感觉很玄妙,灵魂深处的本我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转世后自己的心中所想,就如实质一般流动于自身周围,随时都能操控。
就像是外界的陈无涯像是自己的机体,而他自己作为自己的机师坐在名为灵魂的驾驶舱中。
不过他这个机体比其他机体强的一点就在于,自行运作的AI十分高明,不用本我操纵就能自行学习外界事物进行运作。
作为神秘学与科技学皆通达的存在,陈无涯就这么给自己这次转世下了这种定义。
故而远离柳非烟,甚至主动交好李逍遥,都是他内心的本我在操纵。
虽然这么做对柳姑娘有些不好,但陈无涯都经历过几次了,哪还能不明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情况,长痛不如短痛,故而明知道那时候用那种话回答是最伤人的时候,可他依然那么做了。